“奶奶是雷锋同事,也是雷锋精神传人”
湖大90后教师:奶奶60年前进鞍钢,因离家远伤心,雷锋劝她“到哪里,哪里就是家”
“佳俊,今年的‘雷锋日’你打算怎么过啊?”每年3月5日前,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90后辅导员熊佳俊都会接到奶奶周年华的电话。这样的习惯,源于60年前奶奶和雷锋作为“同事”的机缘,而雷锋精神也早已融入他的家风,代代相传。
在火车上相遇
他说“到哪里,哪里就是家”
1958年,在开往鞍山钢铁厂的火车上,同事雷锋给周年华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。“同为鞍山钢铁厂新进的工人,雷锋在火车上为大家端茶倒水,特别细心。”周年华回忆,自己因工作远离家乡,在火车上闷闷不乐,雷锋看出来自己的心思,对她说:“到哪里,哪里就是家。”
来到鞍山钢铁厂,周年华和雷锋没有分配在一个车间,但雷锋常常成为聊天的话题。“我们宿舍的室友总是会谈到,雷锋这么热爱学习。”
一次,钢铁厂刚到一车原料就遇上大雨,用来遮雨的布就差了那么一块。雷锋二话不说就跑进宿舍将自己的被子拿出来盖在了原料上。“当时,就有人说雷锋有点‘傻’,但雷锋一如既往,生活中将省下来的钱捐给需要的困难群众。”
1962年,周年华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农业第一线回到老家的村子里,两人便失去了联系。但雷锋精神,却深深影响了周年华。
受雷锋影响
她也喜欢帮助别人
1985年,一个14岁的浙江籍孤儿流浪到周年华家门口,颤颤巍巍地跟周年华说,希望能借宿一晚。周年华二话不说,就留下了他,这一留就是十年。
“我没有想过,留下这个孤儿会增加多少负担,就当多了个儿子吧!”周年华笑着说道。
一次,周年华听同事说起浏阳河边有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伙子。周年华一听感觉不对劲,立马去河边找到了这个流浪者。“那是个高考差两分就能上本科的孩子,为了查分来到湖南,但是在路上遇到了抢劫。”周年华赶紧帮助他联系家人。第二天,他父亲就赶来了,拉着周年华的手,感激的话都变成了泪水,滴在周年华手上。
“很多时候,我都会想起雷锋,我想如果换作是他,他会做得更好。”对雷锋的记忆,成为了周年华挂在嘴边的家常,时时向子孙后辈念叨。
延伸
“要时时记得多为他人着想”
“你是辅导员,你更要学雷锋,因为你的言行会影响更多的人。”在熊佳俊成为大学辅导员之后,奶奶周年华更是常常提起雷锋,“要时时记得,多为他人着想,做个好人。”
奶奶的嘱咐,让熊佳俊在工作中养成一种“惯性”:一位退休老党员无儿无女,熊佳俊就主动陪这位老师检查身体,多年来往返医院日常拿药;学生学习外语不得章法,熊佳俊就把自己的学习笔记交给学生,给他“开小灶”;冬天给送快递的小哥递上一杯热水……对熊佳俊来说,他会以身作则将雷锋精神传扬和继承下去。
■三湘都市报·华声在线通讯员 李妍蓉 曾欢欢 记者 陈舒仪
转载请注明来自南京航帆机械厂,本文标题:《湖大90后教师:奶奶是雷锋同事,也是雷锋精神传人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